精選內容
-
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與未通過,家長都該怎么做?
要想知道剛出生的寶寶是否擁有正常的聽力,僅僅用日常的觀察和喚醒等方式來判斷是很粗糙的,因為這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家長從而不能準確判斷出孩子是否真的能夠聽到聲音,能聽到的聲音在什么范圍?,F在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查的逐漸普及,很多篩查出聽力未通過的新生寶寶都可以得到早期的診斷和干預了。什么是新生兒聽力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是對每一個出生48-72個小時的新生兒住院期間在產房就需進行的耳聲發射檢測,耳聲發射需要新生兒在自然睡眠或安靜狀態下進行,主要目的是早期發現新生兒及嬰幼兒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新生兒期的聽力損失。如果篩查結果提示寶寶為疑似存在聽力損失,那這就可以幫助家長在寶寶三個月內接受系統的聽力學診斷和醫學評價,盡早完成聽力方面的確診。早期確診能夠使寶寶在六個月內就盡早地接受聽力學家、保健人員、專業教育人員等具有小兒聽力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員提供的相應科學干預措施,以免寶寶錯過語言學習的最佳時間,使得寶寶在通過診治、早期干預、聽覺訓練后,可以與健聽兒童一樣,一起生活、學習、成長,并融入主流社會。如果篩查通過,是否就意味著孩子聽功能就正常了?當然不能這樣說,因為這并不能排除因篩查方法的局限性及篩查后出現的遲發性、突發性或藥物中毒性的聽力損失,因此家長也需要了解聽力保健相關的基本知識。1.如果未通過,那也就意味著寶寶的聽力可能存在問題,當然這個還不能確診,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因為外耳及中耳的因素,如耵聹、羊水過多、外耳道中的胎脂及血性殘留物、中耳腔有積液等都會影響篩查的結果導致未通過,另外寶寶在測試時是否處于安靜狀態,以及周圍的環境是否安靜等因素也會影響寶寶的篩查結果。要確診新生寶寶是否存在聽力損失,至少需要有三次的檢查,方能確診并判斷寶寶屬于什么性質(傳導、感音神經性、混合性)的聽力損失。即出生48-72小時做的初篩,初篩未通過須在42天內進行復篩,以及3個月時進行的診斷性檢查。2.復篩時需要進行OAE或ABR測試,通過則需要判斷寶寶是否存在聽力損失高危因素,并且家長也需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聽力語言發育情況,通常的方法是與健聽嬰幼兒群體的聽力語言發育平均值進行大致對比,去判斷孩子是否有異常,如發現異常請一定及時到專業機構進行系統的聽力學評估和聽力診斷。復篩時,醫院通常會將OAE跟ABR測試一起做,ABR測試是指腦干聽覺誘發反應,主要反映寶寶的耳蝸、聽覺神經和腦干聽覺通路對聲音的反應能力。在排除了中耳病變和耳蝸毛細胞病變后進行,對篩查聽神經病和神經傳導障礙特別有意義,是對耳聲發射很好的補充,當然當做了ABR后提示未通過,也需要OAE來評估耳蝸外毛細胞的功能。OAE和ABR是臨床常用的比較純熟的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測試方法。3.復篩仍然未通過,意味著寶寶存在著聽力損失問題,但他有可能聽到聲音,只是聽到聲音的大小程度因病變性質不同而存在差異,具體能聽到多大的聲音,還需要在3個月時進行系統而全面的聽力學評估(包括遺傳咨詢、病史咨詢、聲導抗、ASSR、氣骨導測試等等一系列評估,進行診斷性檢查。對于已經確診的永久性聽力損失寶寶,需要在6個月內就及早進行聲放大裝置的早期干預。此外對于雙側確診為重度到極重度的感音性聽力損失的寶寶,使用助聽器等聲放大裝置干預3-6個月都沒有明顯的效果或者補償效果不理想時,這個時候就需要開始考慮在10個月左右進行人工耳蝸植入的術前評估和咨詢流程了。當然在這個時候,家長就有必要開始集中精力去了解一些關于人工耳蝸方面的專業知識,從而建立合理的心理預期。與此同時,家長也可以開始著手去尋找一些對家庭經濟方面有利的信息和資助渠道,因為對國內任何家庭而言,人工耳蝸都是一筆為數不小的花費,除了產品本身,還包括手術住院費、術后終生的設備維護保養費用、語言康復的費用,當然還有孩子以后的教育及養育費用等,對于家庭而言,能找到些資金補助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但也切記,千萬不要因為這個因素錯過了最好的時間,對于孩子而言時間才是最為寶貴的。
王建濤醫生的科普號2023年07月17日61
0
0
-
寶寶聽力篩查未通過?別慌,先弄懂這幾個問題!
許多家長對新生兒聽力篩查不以為意,認為孩子剛生下來這么小就做檢查,對孩子不好,我們自己以前也沒查過聽力,不是也好好的嗎?這種想法是不科學、錯誤的,我們不能僅通過觀察就去判斷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而是需要客觀的檢查來確保寶寶的聽力是正常的。因為只有聽力正常才能慢慢習得語言,我國聽力語言殘疾居視力殘疾、肢殘、智殘等五大殘疾之首,每年新生兒中約有2-3萬名有重度到極重度的聽力損傷。有些寶寶在出生后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時,卻被查出“未通過”,這時該如何處理呢?一起來看看吧!如何才能盡早地發現兒童的聽力障礙呢?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部長令【第64號】《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在2008年12月1日討論通過,自2009年6月1日起實施。新生兒聽力篩查是對出生后(48小時-5天)的新生兒在住院期間進行的聽力學檢查,其目的在于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聽力篩查的檢查項目有耳聲發射(OAE,常用)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檢查結果一般是“通過”和“未通過”。什么是新生兒聽力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是通過耳聲發射(OAE)、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等聽力學檢測,了解新生兒聽力狀態的一種篩查手段。其結果分為通過和未通過兩種,具有適合新生兒、客觀、耗時短和無創的特點。耳聲發射(OAE)是通常聲波傳入內耳的逆過程,即生于耳蝸的聲能經中耳結構再穿過鼓膜,進入耳蝸的外毛細胞,然后由外毛細胞發射出能量,在外耳道記錄得到。新生兒聽力篩查常用這種方法。自動(快速)聽性腦干反應(AABR)在ABR的基礎上,通過專用測試探頭實現的快速、無創的ABR檢測方法。全面檢查新生兒耳蝸、聽神經傳導通路、腦干的功能狀態。聽力篩查未通過是不是代表寶寶聽不見了?相信所有的父母在得知寶寶聽力篩查未通過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擔憂。擔憂可以,但不必過于恐慌。在正常新生兒中,雙側先天性耳聾發生率約在1‰~3‰。國內外數據表明初次(出院前進行)聽力篩查未通過比例在10%左右,也就是說初次篩查未通過最后被診斷有聽力問題的可能性僅為1-3%,因此,90%以上的初篩未通過寶寶的聽力其實都是在正常范圍內的。初篩沒通過的原因有哪些?寶寶出生前在羊水里,如誤吸羊水的話,會使中耳變成一個含液體的狀態,這時篩查結果就有問題;寶寶耳朵里有(耳屎),也會影響篩查結果;早產兒、低體重也會導致一些身體各器官,比如傳道功能等還有神經系統發育可能不太成熟;寶寶安靜程度也會影響篩查結果,如果在寶寶不安靜的情況下進行篩查,也有可能會出現篩查不通過;進行聽力篩查時,操作人員的操作不規范;寶寶患有中耳炎;寶寶鼻子堵塞呼吸不暢等;寶寶聽力確實出現了問題??梢钥吹?,除了寶寶聽力確實有問題以外,還有很多的因素都會導致聽力篩查不通過,所以家長們不必太過擔心。初篩沒通過怎么辦?對于初篩未通過的寶寶以及由于各種原因沒有進行初篩的寶寶,應于42天內至寶寶出生所在的醫院(兒童)耳鼻咽喉科進行二次篩查,即復篩。初篩和復篩有什么不同?首先篩查的對象不同:初篩是面向所有寶寶的,而復篩則面向初篩未通過或者未進行初篩的寶寶。其次是篩查的手段不完全一樣:初篩一般采用耳聲發射(OAE),簡便、快速、無創、結果敏感,成本低廉。而復篩一般采用耳聲反射(OAE)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兩項測試。兩種測試聯合使用,能夠讓各種聽力問題無處遁形,都能被發現。復篩還是沒通過怎么辦?復篩仍“未通過”,應在3個月內進行詳細的醫學和聽力學診斷,包括完整的聽力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和基因檢查,爭取盡早明確診斷和早干預。什么是“傳導性耳聾”和“感音神經性耳聾”?從外界的聲音轉變為我們的聽覺,首先要通過耳廓收集聲音,然后通過外耳道、鼓膜、聽小骨到達耳蝸,耳蝸將聲音轉化為生物電信號傳到大腦引起聽覺。在外耳道、鼓膜和聽小骨傳導的過程中,如果有病變影響傳導引起聽力下降,就稱為傳導性耳聾。而由于螺旋器毛細胞、聽神經、聽覺傳導經路或各級神經元受損害導致的聲音感受與神經沖動傳遞障礙造成的聽力減退,臨床上統稱之感音神經性耳聾。寶寶出現聽力問題該如何干預?根據聽力檢查對寶寶聽力損傷做出什么類型的耳聾、耳聾程度,查找病因(基因變異或突變,中耳內耳畸形等),綜合各相關因素,綜合考慮具體治療方案。首要原則積極給與聲音刺激,并進行聽覺言語康復,不要錯過寶寶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擺脫“十聾九啞”的魔咒。具體第一步應在6個月齡內到專業機構(醫院)驗配助聽器。助聽器使用過程中,注意觀察寶寶對聲音的反應,配合聽力師完成干預效果評估。如果是傳導性耳聾,助聽器可以達到治療目的。如果是感音神經性耳聾,若配戴3~6月后效果甚微或無效,推薦12月齡左右植入人工耳蝸。每一位寶寶都是父母的天使,祝愿我們的每一位小天使健康茁壯地成長!
周宜龍醫生的科普號2022年08月15日519
0
1
-
聽力篩查通過聽力就一定沒有問題嗎
新生兒聽力篩查正常不代表以后聽力不會出現問題。有些遲發型、遺傳性聽力損失新生兒聽力篩查時可能會通過。耳聾基因檢測是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有力補充。耳聾基因檢測是對人體DNA進行檢測,可發現耳聾基因的突變位點,對明確耳聾病因或婚育指導,耳聾基因檢測都有重要意義。正常人群也可攜帶耳聾基因,但不一定發生耳聾;父母聽力正常也可生下聾兒,夫婦耳聾也可生下聽力正常寶寶。遺傳性耳聾患兒病因源于攜帶基因突變的父母,但其父母聽力可正?;虍惓?,如寶寶耳聾基因篩查未通過,應找專業醫師進行咨詢。
付朝杰醫生的科普號2022年07月30日229
0
0
-
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如何判斷?
通過者(Pass)說明現階段寶寶聽功能基本正常。未通過者(Refer)不一定有聽力障礙,應在生后30-42天進行復查。如通過,生后2個月復查;若仍未通過,最遲生后3個月內做進一步聽力學檢查。無論是否通過聽力篩查,0-6歲之內家長都要密切觀察小兒對聲音的反應及言語發育狀況。
付朝杰醫生的科普號2022年07月30日30
0
0
-
聽力篩查未通過怎么辦?
聽力篩查包括了狹義上的新生兒聽力篩查,以及廣義上的任何年齡段的聽力學檢測。目前新生兒聽力篩查是國家要求的,最普遍的篩查,其主要是通過耳聲發射(OAE)與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在新生兒出生后2天后自然睡眠或安靜的狀態下進行的客觀、快速和無創的檢查。國內外報道表明,正常新生兒和高危因素新生兒聽力損失發病率的差異較大,正常新生兒約為1‰~3‰,高危因素新生兒約為2%~4%。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幼兒園入園或兒童常規體檢也要求再次聽力篩查。1.初篩:新生兒生后2天后的聽力篩查。2.復篩:初篩“未通過”者;或初篩“通過”,但屬于聽力損失高危兒如黃疸較高或入住重癥監護病房患兒,在出生42天需要進行聽力復篩。3.再次篩查:復篩患者仍未通過者,需3個月齡后~6個月齡前做進一步詳細檢測。臨床中我們見到很多新生兒由于外耳道堵塞或鼓室積液導致的聽力未通過,所以建議再次篩查前做耳內鏡檢查,保證新生兒外耳道通暢,鼓室干潔,防止不意義的再次篩查,造成經濟資源浪費以及家長的緊張情緒。如排除以上情況后,完善耳聲發射(OAE)、聲阻抗、聽性腦干反應(ABR)與多頻穩態檢測(ASSR)。4.聽覺干預前:一般聽覺異常的患者,為不影響其言語學習的能力,建議6個月后就開始聽覺干預,如:助聽器。很明確地告訴家長:不一定有問題!不要過于緊張焦慮,但一定要進一步專業醫生就診!由于聽力篩查是國家人口聽力與言語健康篩查性檢測,這種篩查允許假警報的出現,以起到更好的預警。目前最普遍的耳聲發射(OAE)不管是瞬態耳聲發射(TEOAE),還是畸變耳聲發射(DPOAE)都存在假陽性的可能(聽力不一定真存在問題)。所以需要進一步專業的耳科醫生鑒別。我臨床中最常見的聽力篩查未過原因是:外耳道堵塞(耳屎過多),鼓室積液(羊水誤吸或中耳炎等),以及環境背景噪音過大(檢測周圍環境太吵,兒童哭鬧,打鼾聲大)。由于聽力篩查費用以及需要兒童口服鎮靜劑,所以建議排除以上情況后方可進一步聽力學檢測。一定要完善聲阻抗、聽性腦干反應(ABR)以及多頻穩態檢測(ASSR),有條件的醫院需加做骨導聽性腦干反應(ABR)。由于聽力下降的原因有中耳傳導障礙所致也有聽覺神經損傷所致。簡單的耳聲發射(OAE)、聽性腦干反應(ABR)以及多頻穩態檢測(ASSR)只能告訴醫生,孩子聽不到聲音卻不可以區分是聲音傳不進去還是孩子聽覺神經存在異常。聲阻抗中鐙骨肌反射以及骨導ABR可以區分鑒別。這里強調是完整的聲阻抗檢測,不是只做鼓室圖。多頻穩態檢測(ASSR)的必要性:由于耳聲發射(OAE)過于敏感,聽性腦干反應(ABR)只能代表3000Hz的聽覺(人主要言語聽覺覆蓋了500-4000Hz)。所以耳聲發射(OAE)與聽性腦干反應(ABR)都存在異常時,只能知道患兒3000Hz的聽覺存在異常,不代表所有頻率的聽覺均存在異?;蚓?,所以需要多頻穩態檢測(ASSR)來了解其他頻率聽覺情況。并且兒童驗配助聽器時也需要ASSR的檢測。
王博琛醫生的科普號2022年03月06日566
0
2
-
新生兒聽力篩查有多重要?好多媽媽看完嚇一跳!
4歲寶寶“口齒不清”,醫生竟然說問題出在耳朵上?4歲原本是天真爛漫、“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的年紀,可4歲的朵朵(化名)卻格外“安靜”,不僅如此,平時少之又少的說上幾句,還有點“口齒不清”。一開始朵朵媽以
朱為國醫生的科普號2022年03月03日287
0
0
-
新生兒聽力篩查問答
1.寶寶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怎么辦?早期診斷!早期診斷!早期診斷!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目的就是為了盡早發現聽力有問題的寶寶并及時干預。弱聽寶寶除了聽力問題,往往還伴隨言語發育問題,錯過了聽力干預的最佳時
上海九院聽力李孛2022年02月28日517
0
0
-
為什么嬰兒的聲導抗使用1000Hz探測音
聲導抗測試的探測音可以使用不同的頻率,最常見的兩種為226Hz和1000Hz。傳統的鼓室聲導抗檢測采用226Hz探測音,近年來,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查及嬰幼兒聽力保健追蹤工作的普遍開展,發現226Hz探測音在嬰幼兒表現不同于成人的鼓室圖型,其結果對于判斷是否為中耳炎并不可靠。 中耳結構可看做傳聲系統。傳聲系統的質量、彈性和摩擦力可影響不同頻率聲音的傳遞。成人和大齡兒童的中耳系統以勁度為主,對低頻聲音的傳遞影響更顯著。嬰幼兒的中耳系統以質量為主,對高頻聲音的傳遞影響更顯著。因此,對于嬰幼兒和成人的聲導抗測試,應使用不同的探測音頻率。226Hz聲導抗適合于成人及年齡較大的兒童,0~6個月內的嬰幼兒的聲導抗測試應使用1000Hz。 正常成人中耳共振頻率為800~1200 Hz。因此,選用226 Hz 探測音時,中耳主要受勁度影響,鼓室圖表現為單峰。中耳炎患者,由于積液減少了中耳耳腔內的氣體體積,勁度聲抗升高,最終造成聲阻抗升高,鼓室圖峰型低鈍。當中耳腔完全為液體充滿時,勁度聲抗最大,鼓室圖表現為平坦型。因此,成人可通過觀察 226 Hz 探測音鼓室圖形態和測量聲導納值判斷中耳是否正常。 新生兒在出生時,外耳道底未完全骨化。在其出生后6個月內,外耳及中耳結構處于持續發育的過程,應使用1000Hz的探測音探測中耳積液。 嬰兒中耳體系會從以質量主導逐漸變化為以勁度主導。因此,隨著嬰兒年齡的增大,聲導抗測試會從1000Hz轉變為使用226Hz。
黃郁林醫生的科普號2021年09月22日3529
0
3
-
第一次聽力篩查沒有通過就一定有聽力問題嗎
不一定。當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外耳道還會殘留羊水、胎脂等殘積物,這些物質會使得耳聲發射的信號減弱或者消失,所以一般來說會建議在新生兒出生后的48小時之后再進行聽力篩查,同時在聽力篩查之前可以適當的用小棉棒來清理外耳道。 此外,還有一部分新生兒存在中耳積液,這也會引起聽力篩查的結果異常,這種情況隨著中耳積液的逐漸吸收也會好轉,大部分中耳積液的新生兒在3個月后進行復查時會變為正常。 不僅如此,如果在聽力篩查的時候新生兒比較煩躁,或者不能保持安靜狀態的話,也會影響聽力篩查的通過。 而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由于是聽力損傷的高危人群,家長會更加關注聽力篩查的情況,可是這部分孩子在第一次聽力篩查是通過率往往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也不要太過擔憂,因為這部分嬰兒的聽力傳導和神經系統發育不太成熟,所以有些嬰兒會暫時性無法通過聽力篩查,而隨著嬰兒身體各器官的發育,在產后42天時復查的話,聽力篩查通過率就會大幅度提高。 不過,并非孩子通過了聽力篩查就一勞永逸。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根據美國《兒童聽力篩查指南》的數據分析表明,嬰兒期的永久性聽力損失發病率為3‰,學齡期則增長到9‰~10‰,單耳和雙耳的暫時性與永久性聽力損失可達14‰以上,年齡在6~19歲之間的患病總數超過700萬。這也告訴了我們,由于疾病或者其他原因,兒童期聽力損失的發病人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 如果孩子出現下述這些問題的話,就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并且及時去??凭驮\了—— ?孩子1個月的時候,還不能對大聲的噪聲刺激作出反應,不會被這些噪音嚇到,3~4個月大時,還不能轉向聲音的來源處。 ?孩子不能僅僅依靠聲音來注意到你。 ?他關注漱口和振動這種能夠感受到的聲音,但不會試著發出個別元音或輔音。 ?開口說話晚,而且到了12-15個月還不會叫“爸爸”或者“媽媽”。 ?叫他時往往沒有反應,這很有可能被家長們誤以為孩子是心不在焉或者不聽話,實際上卻是由于部分性耳聾造成的。 ?寶寶看起來似乎只能聽到某些特定的聲音。 ?他看起來不僅聽力很差,而且也不能保持自己的頭部豎起,或者在沒有支撐的條件下,走路和坐下都很慢。
付朝杰醫生的科普號2021年08月08日605
0
0
-
常用聽力篩查技術有兩種
常見的聽力篩查技術有兩種,一種是耳聲發射(OAE),可以篩查出因為耳蝸毛細胞功能異常引起的聽力異常,另一種是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可以反應出耳蝸、聽神經以及腦干聽覺通路的損傷。這兩種方法都很簡便易行,而且可以由儀器自動測試,重復性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篩查技術僅僅能夠起到篩查的作用,所以如果孩子確實沒有通過聽力篩查的話,那就需要進一步檢查來明確原因。同時,耳聲發射(OAE)對于神經傳導異常引起的聽力異常無法篩查,因此,如果孩子有生后住院等高危因素的話,選擇進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則更為適宜。
付朝杰醫生的科普號2021年08月08日930
0
1
相關科普號

黃治物醫生的科普號
黃治物 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5712粉絲33.5萬閱讀

鄒宇醫生的科普號
鄒宇 主任醫師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耳鼻咽喉科
5642粉絲11.3萬閱讀

李仕晟醫生的科普號
李仕晟 副主任醫師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626粉絲3484閱讀
-
推薦熱度5.0陳兵 主任醫師上海市五官科醫院 耳科中心
耳硬化 60票
中耳炎 50票
耳聾 34票
擅長:中耳炎、耳硬化及各種耳聾的外科治療。 -
推薦熱度4.8王武慶 主任醫師上海市五官科醫院 耳科中心
耳鳴 74票
內耳眩暈 53票
耳聾 43票
擅長:耳聾,眩暈,耳鳴,半面痙攣,面癱,耳顯微外科,如顳骨腫瘤,巖尖膽脂瘤,膽固醇肉芽腫,耳硬化,中耳炎、鼓膜穿孔、膽脂瘤、分泌性中耳炎,腺樣體肥大,中耳積液,中耳聽力重建、人工耳蝸植入,突發性聾,周圍性面癱、血管性(搏動性)耳鳴、耳部、腮腺腫瘤,上半規管裂,前庭導水管擴大,眩暈診治。 -
推薦熱度4.7曹效平 副主任醫師浙江省中醫院 耳鼻咽喉科
耳鳴 58票
耳聾 36票
耳疾病 1票
擅長:突發性耳聾、耳鳴及眩暈疾病,突發性耳聾的延遲治療。